文昌市铺前镇糟粕醋文化研讨会成功举办

综合
关注日前,文昌市铺前镇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铺前糟粕醋文化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吸引了众多来自文化传播、文旅产业、食品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本地文化界、行业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海南传统美食铺前糟粕醋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多元发展路径。
铺前糟粕醋作为海南文昌市铺前镇的特色传统小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起源普遍流传的说法是,它与海南先民的酿酒习俗以及渔家人的海上生活密切相关。先辈渔民利用酿酒剩余的酒糟发酵产生的酸醋作为汤料,搭配各类海鲜、蔬菜等食材,历经数代传承与创新,逐渐形成了如今深受大众喜爱的独特风味。文昌市铺前镇镇长韩壮畴介绍糟粕醋以其酸辣开胃、口感丰富的特点,不仅成为当地居民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更在这些年来随着海南旅游产业的兴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成为海南美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铺前糟粕醋文化研讨会现场
在研讨会上,专家从文化与产业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如何将铺前糟粕醋这一地方美食推向国内外市场。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郑立波院长认为,在自贸港背景下,糟粕醋美食是文化传播的有力载体。需要讲好三个故事:以口述与史料追溯糟粕醋起源;讲述传承人家族坚守匠心的历程;记录企业与名人品尝背后的口碑传播,展现文化底蕴与品牌魅力。做好三个规划:构建区域整体规划,融合古镇、渔港与乡村特色;规划重点标志物,树立文化地标;规划糟粕醋体验区,增强沉浸式消费场景。完成三个联接:联接海南文化根脉,打造本土文化聚集区;联接各地消费者,塑造自贸港文化符号;联接全国、东南亚,搭建世界文化交流桥梁。
谭晓东教授建议加强糟粕醋品牌打造,统一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如对铺前知名糟粕醋的街区店面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其吸引力,同时对糟粕醋品牌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做好铺前糟粕醋与文旅的融合发展,带动铺前镇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居民增收,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实现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产业专家建议做好铺前糟粕醋产业升级,从传统生产方式向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融合化等方向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拓展市场空间。糟粕醋产业与文化创意、农业、体育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开发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文旅产品和项目,如举办糟粕醋文化节、开展糟粕醋主题体育赛事等,推动铺前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行业从业者分享了当前铺前糟粕醋在市场拓展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与挑战。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糟粕醋的产品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即食小吃、调味料、预制菜等多个品类。然而,缺乏行业标准、品牌影响力有限等问题仍然制约着产业进一步发展。对此,与会者共同探讨了建立行业标准、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等解决方案,强调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与人才资源,推动铺前糟粕醋产业实现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郑立波院长表示,学院将充分发挥自身在国际传播、艺术设计创作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为铺前糟粕醋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学院将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培养专业人才,助力糟粕醋美食文化在国内外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文化力量。


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师生考察调研铺前镇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铺前糟粕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搭建了重要交流渠道,凝聚了各方智慧与力量。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铺前糟粕醋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在国内市场持续升温,更有望走出国门,让全球消费者领略到海南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