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博鳌亚洲论坛 共话科技企业的机会与挑战

综合
关注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熊文颖 黄力萍 史若木 王春棠 戴铭 符式柔 摄影报道)面对不确定性的国际大环境,科技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寻找新的发展机会?3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行“促进经济复苏:科技企业的机会与挑战”分论坛,来自科技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们围绕科技驱动下的全球合作和创新展开探讨。

当下,科技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人们的生活。中山大学二级教授、鹏城实验室具身智能研究所所长林倞表示,十年前人工智能还停留在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安防监控等场景,如今ChatGPT、DeepSeek相继诞生,这是对我们体验的一种改变。“科技植根于生活,我觉得可能用不了十年就能实现或者部分实现机器人养老功能,人形机器人不一定是人形,所以我很期待这样的变化,我也建议无论是产业界还是研究界,大家能更多地参与这波浪潮中来。”
“我觉得在这一波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最大的产业应用场景、最好的突破一定是在中国,中国仍然处在创新的最佳时间窗口。从人工智能本身的应用来讲,我们的应用优势非常明显,所以要讲落地的话,我觉得很多落地首先会在中国。”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马光远说。
联发科技董事、总经理暨营运长陈冠州认为,变动的时代里对技术的创新追求是不会改变的。他举例道,“在前几年前疫情时代,大家突然觉得编导体很重要,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东西在讲数位转型。作为一个编导体公司,我想联发科技还是在储备基础的平台技术,加强产品创新和应用创新。”
论坛上,加强科技企业之间的互通互惠成为嘉宾们的共识。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表示,在跨区域合作当中,遇到的困难可以以科技创新的手法和态度去解决。“企业在出海过程中要先本地化。对很多消费类产品来讲,要做好全球化的前提就是本地化,要由本地人洞察本地人的需求,让本地人把这些需求搞清楚以后再跟后台的技术做握手,这样才能把产品真正做好。这也能解决我们在企业出海过程中碰到的当地合规的问题。”
新一轮科技革命让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呼之欲出,新需求、新市场、新机会不断衍生,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源动力。企业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引领科技浪潮,让更多人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美好与便捷,实现科技普惠的理念,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胡柏山表示:“我们一直认为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技术,最终都要服务于人,所以我们很多产品都是围绕着用户来展开,在科技普惠方面我们的手机也做了很多事情,我们有一个AI解决听障、视障等群体的功能,视障的人可以用手机告诉他看到了什么,听力不好的人我们可以用手机把听到的声音转换成文字让他看得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