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海南 海南资讯

条纹斑竹鲨如何向试验用鱼转型?三亚这里有答案

海南日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媛艳

一只条纹斑竹鲨,如何向试验用鱼转型?在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这个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

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科研人员李浩来到三亚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将1毫升含有佐剂的抗原从一条成年条纹斑竹鲨躯干皮下部位缓缓注入,完成免疫接种。

据悉,科研团队将在大约18周的时间内序贯接种并持续关注,力争淘筛到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条纹斑竹鲨抗体,为诊断试剂和原创新药研发等奠定基础。

“这是我们为生物医药研发机构提供的鲨源纳米抗体制备服务。”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主任王明伟介绍,该中心是国内首个成规模提供该项服务的机构,目前已收获多家企业的订单。

令人好奇的是,条纹斑竹鲨有何特别之处,为什么能成为纳米抗体研发的载体?

“条纹斑竹鲨属于软骨鱼,是拥有获得性免疫抗体最原始的物种,其体内存在一种重链抗体,由其改造而来的纳米抗体,具有分子量相对小、抗原结合活性高、组织渗透性强、理化性质稳定和制备成本较低等优势,在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逐渐成为新一代临床诊断与疾病治疗的重要工具。”李浩说。

有了“就业”新方向,条纹斑竹鲨的供给亦备受关注。

7月1日,三亚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一座人工养殖池内,刚刚经过人工孵化出来的条纹斑竹鲨在小网兜内缓慢游动,另一头,体重超过600克的成年条纹斑竹鲨悄悄地躲进粗水管内,生性“害羞”的它们正等待着新一轮的投喂。

“进行鲨源纳米抗体开发应用的前提,是要有符合实验需求、足够数量的条纹斑竹鲨。”三亚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技术员王振宇说,经过人工驯化的条纹斑竹鲨,需要通过常规的细菌和寄生虫病检测,证明无相关病原微生物感染后,才能作为实验用鱼“上岗”。

然而,目前国内的条纹斑竹鲨多为野捕获得,人工养殖的鲨鱼主要用于水族馆的观赏,相关养殖技术和生物学的研究资料积累较少。

怎么办?自主摸索!一年时间,三亚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养殖团队先后突破条纹斑竹鲨的室内工厂化养殖技术、种群繁育技术和鲨鱼营养学研究初探,实现人工可控条件下的条纹斑竹鲨养殖。

“2023年11月我们首次成功孵化鱼卵,目前已人工孵化了400余尾条纹斑竹鲨,600多个鱼卵正在孵化,预计首批人工养殖的实验鱼可在2025年投入应用。”王振宇说。

解决了实验用鱼的难题,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开始建立鲨源纳米抗体筛选技术平台,启动条纹斑竹鲨纳米抗体的淘筛、鉴定、制备和应用研究等。

“目前鲨源纳米抗体开发应用取得初步成果。”王明伟透露,该中心抗体库含有6亿多个抗体的信息,力争超过10亿;从魟鱼和鳐鱼等软骨鱼上也已分别建立了容量过亿的单域抗体文库。

“中心在鲨源纳米抗体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王明伟说,中心致力于打造软骨鱼纳米抗体世界中心,目前已吸引复旦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和康码生物等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在纳米抗体制备、鲨鱼免疫机制、抗体改造工程和抗体新药研究和诊断试剂开发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本报三亚7月1日电)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